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基地、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在全國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中舉足輕重。國家知識產權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室主任衡付廣近日透露,截至今年9月底,西部地區各省份有效發明專利量達49.3萬件,同比增長16.7個人空間%;有效注冊商標量達661.3萬件,同比增長10.5%;累計認定地理標志產品931個,批準地理標志集體商標、證明商標2389件,分別占全國的38.8%和33.3%。
強化維權服務水平
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深入推進西部地區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多舉措強化知識產權維權服務水平。
衡付廣介紹,國家知識產權局支持四川成都、陜西西安高標準建設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打造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布局建設內蒙古、重慶、四川、陜西、甘肅等11個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和2個快速維權中心,在內蒙古、陜西、新疆等地開展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規范化建設試點,在西部各省份建設知識產權糾紛調解組織320余家,為經營主體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維權渠道。
為助力推進“東數西算”工程,國家知識產權局在貴州、陜西等省份深入開展數據知識產權試點工作,建設數據知識產權登記平臺,深化應用服務,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
陜西省知識產權局局長沈黎萍介紹,陜西被確定為2024年數據知識產權試點地方。今年7月,陜西省數據知識產權登記服務平臺上線運行,實現登記申請業務全流程線上辦理。截至目前,平臺用戶量達233家,提交登記申請324件,發放登記證書131件,登記數據涵蓋能源、水務、物流等多個領域,為激活數據要素、做強數字經濟提供了有效支撐。
當前,西部地區開放型經濟格局加速形成,強化海外知識產權保護,是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的重要舉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知識產權局局長多里坤·阿吾提介紹,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新疆分中心成功獲批。制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合作備忘錄》《企業海外(中亞五國)知識產權維權指南》,有效幫助涉外企業提升知識產權糾紛應對能力。
推動跨地區合作
近年來,東中西部地區持續聚焦知識產權深度合作。上海、江蘇、福建等東部省份同新疆、西藏、寧夏等省份積極對接,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能力。
“今年前三季度,西部各省份專利轉讓許可備案次數達到4.3萬次,同比增長45.7%。”衡付廣介紹,“知識產權服務萬里行”專利轉化運用服務對接系列活動,在重慶、四川、陜西等地開展跨區域對接,促進中東部地區高校和科研機構可轉化專利有序在西部地區轉移轉化。
推進落實川渝知識產權合作是唱好新時代西部“雙城記”的實際行動。重慶市知識產權局局長何大偉介紹,川渝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初步建立。當前制定出臺3批川渝知識產權合作重點保護名錄,涵蓋重點商標品牌、高價值專利、優質地理標志三大重點領域,涉及600個知識產權重點保護企業或品牌。兩地知識產權局、高級人民法院共同簽署《關于建立成渝地區雙城經濟見證圈知識產權保護合作機制備忘錄》,實現工作理念與方式的“同城融合”,信息與資源的“同城共享”,行政執法與司法裁判的“同城標準”。
建立起閩寧知識產權對口交流協作機制,助力創新型企業實現更大發展。“寧夏同福建省以及兩省區的6市4縣分別簽署《知識產權保護對口交流協作意向書》,在跨區域辦案協作、人才培訓交流、地理標志保護、專利轉化運用、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和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等8個方面加強合作。”寧夏回族自治區知識產權局局長馬如林說。
用好地理標志
四川涼山州培育共享空間形成以鹽源蘋果、西昌高山黑豬等9件地理標志為主的特色產業集群,總產值250億元;新疆打造紅棗村、核桃村、枸杞村、香梨村等“一村一品”地理標志特色示范村鎮;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舞蹈場地酒被列入《中歐地理標志協定》第一批互認互保名錄……
衡付廣介紹,支持西部地區地理標志產業發展,做好“土特產”這篇大文章,訪談建設42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實施15個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項目,西部地區地理標志直接年產值達4298.4億元。
不斷提升地理標志質量水平。目前,四川有地理標志產品299件,地理標志集體商標、證明商標597件。四川省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趙輝介紹,實行地理標志保護產品3年一輪抽檢制度,近年來對近600批次產品進行抽查。對存在沒有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用標量較低等情況,逐一發函提醒加強有關工作。持續開展線上監測和線下執法雙保護,深入開展知識產權執法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地理標志侵權假冒違法行為。
盤活地理標志價值。廣西柳州螺螄粉以龍頭企業為引領、農戶為基礎、合作社為紐帶、市場為導向打造螺螄粉產業化聯合體。“工業化理念發展全產業鏈,成就了‘小米粉大產業’。”廣西壯族自治區知識產權局一級巡視員李昌華介紹。(記者 李思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