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漁村“上山下去九宮格私密空間海”的蛻變_中國網


如何讓鄉村民宿發揮更大動能,讓鄉村百姓得到真正的實惠,這是東、西麥窯村一直思考的鄉村振興課題。 

夏季的高溫還沒過去,青島的熱教學場地情也還未退卻。已經連續舉辦了三十四年的青島國際啤酒節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打卡。歷時24天的盛夏狂歡吸引游客近30萬人次。

在離啤酒節會場不遠的嶗山流清灣畔,單冰的民宿也迎來一波又一波的游客。民宿門口帶著“蛤蜊”味的歌聲吸引旅客紛紛駐足。事實上,這里曾經只是遠離喧囂,以捕魚養殖為生的傳統漁村。

隨著近海漁業資源減少,漁民的收入大不如前,出于保護生態環境和帶領村民致富的目的,比鄰而居的東、西麥窯村決定利用面向大海,背倚群山的自然資源,創造以民宿為核心,以旅游業為主導的“上山下海”多元化發展模式,并不斷轉型升級。現在,這片山清水秀的漁村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旅游村”,被更多人所熟知和喜愛。

從“老房”開始的致富路

走進村口,李紹亮熟稔地和路邊乘涼的大爺大媽打著招呼,和剛放學的小學生們聊著天,“最近要準備期末考試了吧?復習得怎么樣了?”今年是他擔任東麥窯村黨支部書記的第23年。作為土生土長的東麥窯人,他親眼見證了這里翻天覆地的變化。

因為背山面海,這里的土地資源匱乏,看著共享空間村民日益艱難的謀生路,李紹亮決定帶領家鄉轉型。他先后去浙江、江蘇等地進行實地考察,學習先進經驗。走過很多地方后,他發現莫干山等地的高端民宿非常受歡迎,有的民宿一個晚上的收入就能接近東麥窯村一戶一年的收入,“這個對我們觸動非常大。”

李紹亮將目光放在了村里的閑置民房上,并帶頭從自家的房屋著手改造。2014年,村里引進了青島啤酒時尚文旅,實行公司化運作模式,把老百姓閑置的房屋統一租過來進行裝修,打造出了“仙居嶗山”“瑜上山九宮格間”等具有鄉村地域特色的20多套院落。“我們每天可以接待游客150多人,節假日等旺季的時候都需要提前預訂”,仙居嶗山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說。

將房屋出租的村民每年可以拿到三萬元的基本租金,并逐年上漲。隨著高端民宿的不斷引入,近兩年民宿房屋租金已增至6-9萬元。同時,把房子租出去的村民還能在民宿從事管家、保潔、廚師等工作,獲得額外的收入。李紹亮告訴記者,因為一個人兼著幾份工作,東麥窯村的人均收入還是比較可觀的。

“這兩年村里的條件好了,外出務工的兒子兒媳都回來了,小孫子很開心,我也有時間享受生活了,”剛吃完飯準備去跳廣場舞的王阿姨向記者熱情地介紹到。她表示,原來村里的老房子,主要租給住在市區、偶爾下鄉游玩的人,一年租金才幾千元錢。現在村民們只需要將房子交給政府統一打理,省心又有收益,還有時間干別的工作,勤快點一個月能掙四五千元。

和東麥窯村一墻之隔的西麥窯村是嶗山區民宿最多的村。2004年,家庭旅館的概念剛被引入中國不久,西麥窯村抓住機會,創辦了嶗山區第一家家庭旅館——山海人家。沙子口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偉表示,西麥窯開啟了嶗山民宿業的1.0時代。目前,村里已建成在營民宿一百多家,年游客接待量10萬余人次。

2019年,東麥窯村聯合西麥窯村、流清河村和文旅公司等,成立“流清灣黨建產業聯盟”,通過平臺化運作,布局了高端民宿、農漁家宴、海上垂釣、婚紗攝影、登山采摘等業態,舉辦了鄉村啤酒節、沙灘音樂節等系列活動,拉長了區域化產業鏈條,聯手開辟了富民增收的新路徑。

追求品質的轉型路

漁村轉型并不只是蓋幾間房子那么簡單,想要留住客源,長期存活下去還需要更多的思考。

李紹亮在做民宿之初,就決定不能放棄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東麥窯專門聘請中央美院對民宿進行設計,保留房屋外觀的原始風貌,只將內部進行整修,“我們不搞大拆大建,而是注重生態和文化保護,將特色民居與周邊山、海、林、溪的自然環境有機融為一體。”

民宿事業起來的同時,東麥窯也在改造村里的環境,電線電纜埋入地下,天然氣管道入戶,污水下地進市政管網,建造景觀河道、環山木棧道,做好垃圾分類和回收。一座座紅瓦石磚的院落精美別致,每家每戶門前鮮花盛開,這個昔日的小漁村已經煥然一新。

從2015年開始,西麥窯村意識到,家庭旅館都是村民的自家住房,沒有統一標準和管理體系,長期下去必然會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需要主動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向民宿進行轉型。

單冰告訴記者,她是2019年來到西麥窯村的,來度假的她一來就被這里的美景美食吸引,沒想到這竟是她“退休再就業”的開始。

單冰的房子離流清灣的大海1對1教學只有一街之隔,站在二樓的陽臺上就能感受“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愜意。她向記者說,民宿之所以起名叫“邂逅美宿”,是因為她希望這里不僅是自己和西麥窯的邂逅,也是來這里的游客和美好的邂逅。

但事情并沒有想象中順利,單冰曾經經營過國際青年旅社的經驗在這里行不通,“來這里的人大多以家庭為單位,想要享受慢節奏的休閑生活。”因此,她決定轉變民宿風格,將小院重新布置,房屋裝飾得溫馨而舒適,盡力滿足旅客提出的個性化要求。她說,“希望來我這里的客人可以感受到家的溫暖。”

《攜程鄉村旅游振興白皮書(2023)》顯示,2023年攜程平臺鄉村民宿供給量增長率達到5年以來最高的44%,總量實現歷史峰值33萬家。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院長林文斌指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旅游住宿業的繁榮,人們對酒店的需求不再是基本的住宿需求,而是更加追求品質化的住宿體驗。

為了提升民宿的品質,西麥窯村專門舉辦了管家培訓班,對轄區農家宴、民宿負責人等進行培訓,提升民宿接待水平,還教授他們如何拍攝視頻作品,使用網絡直播平臺,提高民宿的知名度。

暑期高峰來臨,單冰的民宿已經被訂滿。來此居住的劉莉是青島本地人,他們一家經常在周末來度假,“這里的風景好,離市區也近,這兩年的住宿環境好了很多,周末帶孩子來這里放松一下是很好的選擇。”

單冰每天忙的腳不沾地,但她開心地向記者說,“現在越來越多人知道這里,來到這里,愛上這里”。

一體化發展的振興路

隨著鄉村旅游熱的興起,民宿的角色日益豐富,不僅是食宿服務提供者,已經發展成為一種令人向往的生活體驗。

根據途家民宿發布的《2023年上半年鄉村民宿發展報告》,青島嶗山區時租場地位列鄉村民宿創收全國前十。途家民宿首席商務官劉楊表示,2023年可以說是民宿品質化元年,“特色”、“體驗”是關鍵詞,其背后蘊含著用戶需求和市場變化。

如何讓鄉村民宿發揮更大動能,讓鄉村百姓得到真正的實惠,這是東、西麥窯村一直思考的鄉村振興課題。為了實現價值增值,東麥窯村決定利用當地的資源優勢,圍繞“上山下海”進行多元化發展,打造“民宿+”融合型經濟新業態,形成“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的產業體系。

單冰的民宿會為旅客提供漁家宴,也承辦婚禮、團建等活動,同時她看中了離民宿不遠的流清灣“魔方公園”,準備在這里租下店面開咖啡店和餐廳,將自己聚會的民宿事業拓展到鄉村旅游的更多環節。

楊會娟和丈夫在八年前開始做大灣漁家宴,當時東麥窯剛開始打造民宿,一天只能接五六桌客人。隨著民宿的發展,游客越來越多,漁家宴生意也越來越好,“我們家得提前一個星期打電話預訂,一天差不多能接待四十多桌。”

近年來研學旅行市場十分火熱,作為一種集研究性學習與旅行體驗于一體的校外活動,研學正成為農文旅經濟發展的新業態。墨窯歷史、漁民文化、抗日游擊隊的紅色文化、嶗山茶文化……東麥窯正在圍繞這些主題打造生態研學基地,賦能鄉村旅游。同時,在山上發展高端生態觀光體驗園、采摘園,在海里發展海上觀光旅游、海上垂釣、傳統非遺沙灘拉大網等體驗項目,研發干海產品、農土特產伴手禮等。這些舉措不僅滿足了游客的需求,也為村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李紹亮介紹,2023年他們接待上合組織國家考察團、港澳臺考察團6次,全國各省市領導及企業、學校等研學培訓班近300余次。他驕傲地向記者表示,“原來是我們出去學習,現在是全國各地的人來向我們學習,這說明我們還是做出了一點成績的。”

近年來,鄉村旅游在推動經濟發展、提升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環境、促進文化傳承以及推動創業創新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攜程基于經營帶動、運營帶動、營銷帶動、產業帶動4個維度的評估體系顯示,2023年利用攜程平臺開展的鄉村旅游為鄉村振興共帶來了8.6億元的價值增值。

通過發展民宿、漁家宴、研學等相關旅游產業,東麥窯村現年接待游客8萬余人,解決當地村民就業100余人,人均收入5萬余元,先后獲得“山東省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全國旅游重點村”等稱號。

曾經嶗山腳下名不見證見經傳的小漁村,正在努力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憑借得天獨厚的山海資源優勢一步步邁向幸福生活。(撰稿:郭熙賢)(文章來源:中國東盟報道)